新民随笔|换位思考

发布日期:2024-11-18 浏览次数:128

近日采访一个适老化展厅时,我发现一个有趣的情况。许多老人前来参观,对各种闻所未闻的高科技适老化产品赞不绝口,很有些“相见恨晚”的感觉。然后就没然后了,真正下单购买的,并不多。我问了其中一对老夫妻,有没有可能购买?他们告诉我,如果有刚需,那是会买的。看上去购买意愿很高,但仔细一想,什么是刚需呢?

图说:位于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2楼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

所谓适老化改造,就是指通过对老年人家庭的通道、居室、厨房、卫生间等生活场所,以及家具配置、生活辅助器具、细节保护等进行一定调整或改造,以便利于老年人通行、洗澡、如厕、休息等日常生活,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适应,让老年人避免受到人身伤害。在国外,这一市场已经相当成熟,每年都有五花八门的新产品诞生,走进千家万户。作为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,上海按理应该有一个繁荣的适老化产品市场。

如果老人已经无法正常行走,那么轮椅就是刚需,但在此之前,只要能克服,他们不大会进行改善型消费的,以“做人家”著称的上海老人尤为如此。看着那些助起沙发、升降床,我问自己,我老的时候,会不会买?答案可能是不会,家里的床和沙发都好好的,换掉就意味着浪费,除非迫不得已,或者正好全面更新。

有了这样的换位思考,很多疑惑迎刃而解,适老化产品普及速度较慢,不是因为产品不好,而是相比改善型消费,老年人更习惯克服困难。民政部门也发现了问题所在,所以接下来的宣传重点,将是年轻人,让他们为长辈改善居家环境,多考虑适老化元素,让为爸妈买适老化产品成为一种尽孝的方式。等他们步入老年,也许对于适老化产品的接受程度就不一样了。

一个市场的撬动,真不是件容易事,光有补贴还不够,更要站在目标群体的角度,换位思考。

李一能/文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